本报记者 张冰 通讯员 孔玉艳
“感觉咋样?”李梦鸽摸了摸自己“崭新”的光头问身旁的“战友”。
张驰浩摸了一把自己光溜溜的脑门,答道:“没啥,就是头顶有点凉。”
两人笑作一团。
张驰浩和李梦鸽分别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和市人民医院(中医医院)急诊科的护师,两人今年都26岁,都是共青团员,是我市首支支援湖北护理专业医疗队中最年轻的两位成员。
2月4日,他俩和我市其他18位护理人员一起,自愿报名赴湖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。
为了减少每天打理头发的时间,同时避免交叉感染,2月5日晚,两人自愿剃光了头发,他们也是新疆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100位队员中最先“剃头明志”的队员。
“第一次剃光头”
“瞧瞧,儿子光头的样子和我年轻的时候多像啊!”2月5日晚,张驰浩剃完头后,第一时间把照片发给了在奎屯的父亲。看完照片,父亲兴冲冲地指着照片对张驰浩的母亲说,“哈哈,简直就像年轻的我在照镜子,帅气!”
隔着电话屏幕,张驰浩被父亲逗乐了。从他有记忆以来,自己从未剃过光头,他最理想的发型也是可以扎个小辫的中长发,要说一点不在意剃光头,是假的。
张驰浩在临时住处把头发剃光,方便疫情期间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。通讯员 孔玉艳 摄
2月5日凌晨到达武汉后,张驰浩和队友接受了加强防护培训。考虑到头发会影响防护头罩的佩戴,而且平时打理起来不方便,我市的20位队员经过商量,决定剪短或剃光头发。
“不就是剃个头嘛,多大点事儿!”经过认真考虑,张驰浩决定:与其剪短,不如剃光。反正头发还会再长,非常时期,也就顾不上什么发型了。
于是,张驰浩自己用电推刀剃了前半边,请同事帮忙剃了后半边,成了全队第一个“剃头明志”的队员。
张驰浩的母亲看到儿子的光头照,忍不住又哭了。为了不让家人担心,张驰浩2月4日凌晨接到驰援湖北的集结令后,没和家人商量,偷偷报了名,出发前才告知父亲,并让父亲帮忙做母亲的思想工作。这两天,张驰浩一给母亲打电话,老人就哽咽。
“像,真像!爷俩都是大光头、倔脾气!”母亲擦了擦眼泪,顿了顿,对张驰浩说,“儿子,妈妈不求别的,答应我,要平安回来!”
“会的!”张驰浩摸了一把还不怎么习惯的光头,坚定地答道。
“已做好最坏的打算”
驰援湖北的事,李梦鸽至今没有告诉父母。
“我害怕老人担心,等平安回去了,再告诉他们也不迟。”26岁的李梦鸽是个个性格独立的大男孩,他的父母向来也很尊重他的决定,比如他选择从医,比如离开家乡石河子独自一人到克拉玛依工作。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,李梦鸽主动申请到医院的抗疫一线工作。看着全国不断上升的确诊数字,李梦鸽每天忧心忡忡,急切地希望为武汉的患者做些什么。一周前,他主动写了“请战书”,希望日后我市如果需要派遣人员到湖北支援,请组织优先考虑他。
2月4日凌晨,市人民医院(市中医医院)向全院发起支援湖北的集结令,李梦鸽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报名了。为什么愿意奔赴最危险的地方?李梦鸽自己也说不清楚:“可能是我的性格使然,也可能是身为医疗工作者的责任驱使,总之,我不后悔!”李梦鸽从小在石河子长大,从石河子大学毕业后,就来到市人民医院(中医医院)急诊科工作,在这个忙碌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了6年,“单位培养了我6年,不短了,是时候让我为国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了。”
到了武汉,了解到剃头更方便在前线支援后,李梦鸽第一个积极响应:“最坏的打算都做好了,更何况剃光头!”
张驰浩剃头时,李梦鸽在一旁帮忙打下手。由于是新买的电推刀,电力不足,只能剃三四下就要充10分钟电,两个大男孩忙活了一个多小时才剃好。随后,几位女队员也自发剪掉了刘海和后颈的碎发。
“还别说,你俩剃了光头有点帅呢!”一位女队员打趣说。
两人看着镜子里的自己,也被自己“全新”的形象逗笑了。
笑完之后,队员们立刻投入到下一步紧张的工作中,随时准备向抗疫最前线出发。
编辑 张涛